1. 主要立法
美国的反托拉斯立法主要包括《1890年谢尔曼法》(Sherman Act)、《1914年克莱顿法》(Clayton Act)和《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其中,《克莱顿法》通过《1936年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和《1950年塞勒-凯佛维尔反兼并法》(Celler-Kefauver Act)进行了重大修正。《谢尔曼法》禁止了为了限制贸易而进行的契约、联合、通谋、垄断或试图垄断的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经济制裁和刑事处罚。《克莱顿法》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限制贸易行为,包括排他性交易安排、捆绑销售、价格歧视、合并与兼并、连锁董事会等,并设定了相应的罚款制度。《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由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执行,作为一个“口袋法”(catch-all act),补充了其他反托拉斯法和其他经济立法的不足。此外,还有一些特定行业的专门立法对特定行业的竞争行为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2. 判例原则
根据《谢尔曼法》第1条的规定,禁止任何旨在限制贸易的契约、联合、通谋的行为。最高法院最初按照字面意义审理案件,但很快改变了观点,认为该法仅限于不合理限制贸易的行为。因此,出现了“合理规则”(rule of reason)和“本身非法规则”(per se rule)的判例原则。合理规则指的是限制贸易行为是否合理,而本身非法规则将一些特定行为确定为非法。当被告被指控违反《谢尔曼法》第1条的禁止性规定时,执法部门和原告只需要证明被告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规定即可,不论其反竞争影响的轻微程度、市场份额大小和动机的正当性如何。
1. 横向限制竞争(Horizontal Restraints of Trade)
横向限制竞争是指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之间协商一致的行为,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反托拉斯法行为,可能受到刑事制裁。根据《谢尔曼法》第1条的规定,构成违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竞争者之间存在限制竞争的协议。横向限制竞争可以分为横向价格固定、横向市场分配、横向客户分配和横向合谋等情形。
2. 纵向限制竞争(Vertical Restraints of Trade)
纵向限制竞争是指生产者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的协议,限制了竞争者之间的自由竞争。纵向限制竞争主要包括垄断供应、垄断经销、最低价格限制、最高价格限制、地理区域限制和独家经销等情形。
3. 合并与兼并(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合并与兼并是指企业之间的合并或收购行为,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克莱顿法》的规定,合并与兼并必须通过审查,以确定是否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合并或兼并可能导致市场垄断或限制竞争,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4. 垄断行为(Monopolistic Practices)
垄断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拥有垄断地位,并滥用该地位以排除竞争者或限制竞争。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价格歧视、独家经销、独家授权、垄断定价和垄断供应等情形。
5. 其他违法行为
除了上述主要违法行为外,还有一些其他违法行为,如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诉讼滥用等。这些行为可能损害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反垄断法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法律制度。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这种反垄断思潮导致1890年《谢尔曼法》的诞生。发展中国家当时对反垄断法普遍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许多产业部门或者主要产业部门是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