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垄断并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是一种垄断行为。价格垄断是企业之间通过定价来控制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一种行为。与不正当竞争不同,价格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上自由地调节价格和产量。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或违反公认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十一种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
垄断行为是一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它会导致某个时间、地点、经济领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陷入缺乏竞争的状态。衡量是否对竞争造成限制需要考察社会交易环境和交易方式,并与国家在某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垄断行为不应被包括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内,垄断也不是广义的不正当竞争。我国法律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1.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 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区别如下:
1. 不正当竞争是一种竞争行为,而垄断是一种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2.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被法律所禁止;而有些垄断行为则可以被法律认可和维护。
3.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而垄断行为的主体不仅限于经营者,有时还包括某些政府机关。
4.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济后果一般比被法律所反对的严重垄断行为的经济后果轻微。
垄断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质上,垄断行为是将市场上的竞争行为予以排除,其行为相较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说更为严重。不正当竞争是商家之间的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较小;而垄断行为则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后果。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台福食品有限公司与泰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台福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被宣告无效后,其在相同产品上使用与泰山公司相似的包装图案、色彩和文字结构,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一审法院判决台福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泰山公司经济损失。台福公司的
混淆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以及虚假宣传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等多种不正当市场行为的表现和特征。这些行为限制了市场竞争,误导消费者,妨碍了市场公平交易和良性发展。
商标被抢注后高价售卖的合法性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并高价出售是不合法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对恶意抢注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并建议企业及早进行商标注册,确定商标类别,制定应对商标被抢注的方案,以保护自身品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