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行业构成不正当竞争吗
不构成。
经典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的何-氏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为了吸引消费者选择其装修服务,在当地媒体和南通首届整装团购节上的宣传单中打出“原价2800的科勒马桶,特价抢购599元”。而打出的这则广告引起了南通一家鼎好厨卫用品公司的不满,**公司认为,其系**卫浴产品在南通地区唯一授权销售商,何-氏公司通过广告形式宣传原价2800元的科勒坐便器以599元销售,属于低于价销售,构成不正当竞争,将其告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判定,何-氏为装饰设计、施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厨房用品、卫生洁具等销售,两者并非同一行业。虽然何-氏公司在实际经营中亦销售与**公司相同的商品,但两者的客户和消费群体不尽相同,应当不会产生因为何-氏公司的行为而使**公司在销售**卫生洁具的市场中难以继续经营或被排挤出市场的情形。此外,何-氏公司制作的宣传广告明确载明:原价2800元科勒马桶,何-氏补贴价:599元!表明其系为推广装修服务通过自身补贴而低价销售,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选择其装修服务,而非占领该类卫生洁具销售市场。
禁止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价倾销行为。这里的竞争关系应作狭义理解,竞争主体应为相同行业,经营相同或近似商品,竞争目的系为争夺同一群体的消费公众。
律师说法:
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须同时符合法定要件: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本案中,何-氏公司在与客户签订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提供给客户的K-4728T-0科勒坐便器价格为599元,低于科勒公司同期850元的出厂价,也低于何-氏公司830元的进货价。虽然,该案可以认定何-氏公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何-氏公司低于成本销售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选择其装修服务,而非占领该类卫生洁具销售市场,在主观上不具有排挤竞争对手的意图和目的,且**公司是**卫生洁具在南通地区唯一授权的经销商,对该产品的销售应具有优势地位,而何-氏公司在销售**卫生洁具市场上显然不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也就更谈不上其实施的低价销售行为能够排挤竞争对手,故不能认定其低价销售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的管辖问题。依据我国法律,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属于普通刑事案件,由犯罪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而职务犯罪如贪污贿赂等则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则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反不正当竞争法》只对经营者承担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确定具体的刑事责任要适用我国《刑法》的相应规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里第一个构成要件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应当认定为
首先,几个法律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国家工商局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