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以书面劳动合同作为订立的形式。若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订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每月支付劳动者二倍的工资。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新《劳动合同法》第82条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在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赔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合同;二是未签订书面合同的责任应归咎于用人单位。此外,赔偿的时效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从以上法律条文及解读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未签订书面合同的责任应归咎于用人单位”这一点寻找突破口。
根据法律要求,公司可以提供会议纪要、证人证言以及与其他劳动者签订的书面合同等一系列证据,证明公司有积极主动与员工签订书面合同的意愿,且不存在不签订合同的主观故意。因此,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应由个人承担。
综上所述,员工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就应支付双倍工资的诉求不应得到支持。
与这类员工进行沟通相对较为简单,因为这些员工多少都懂一些法律知识。另外,作为高管,一般在入职时都会进行背景调查,所以他们一般不愿意将事情闹大。
在掌握这种心态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明确告知相关法律要求,并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以增强说服力。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证据。根据员工的反应,如果无法和平解决,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主动建议通过冲裁或起诉等方式解决。这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在占据有利地位的情况下,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难。
虽然这类事件的错在员工,但如果缺乏证据,也很可能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1、背景调查不可或缺:对于中高层和一些重要岗位的员工,必须进行背景调查,了解他们在上一家公司的表现、口碑、离职情况和社保状态等,并形成报告放入员工档案。
2、入职要求必须明确:入职时,要求提供离职证明、体检报告、社保记录等,确保一份都不缺,以避免以后发生纠纷。
3、收集证据:劳动合同必须在一个月内签订,社保必须及时缴纳。如果出现不签订合同或不缴纳社保的情况,要及时进行谈话,并做好书面记录和录音等证据收集,以防患于未然。
4、健全制度:公司应制定详细可行的规定,对个人不签订合同或不缴纳社保的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选择辞退或按公司要求走流程,完全合法地规避风险。
普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注意事项。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合同期限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无固定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非全日制用工需遵守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工
工伤认定条件中劳动关系的要求。在认定工伤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确认是重要前提。《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参保单位范围,只有具备劳动关系的职工或个体工商户雇工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关系成立需具备特定情形,未签合同的可通过多种凭证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承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不同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试用期限限制。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