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即构成违法解除,公司应支付员工每工作一年的工资作为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全部工资的平均值。
(2) 若公司存在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单方面调整工作岗位或降低工资等违法行为,导致员工被迫离职或确实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每工作一年,员工可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
(3) 若公司不提供劳动条件,采取变相调岗等行为,导致员工被迫离职,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每工作一年的工资作为补偿金,并要求结清全部工资。若公司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员工每工作一年的工资作为补偿金。若员工主动提出离职,则无论工作年限或劳动合同的类型如何,均无法获得经济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处于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
(二)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三)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四)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五)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单位在员工存在上述情形之一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行为。
怀孕期间公司要求女职工停薪留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解除或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如遭遇此类情况,女职工有权要求补偿,并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对于未婚先孕被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劳动者被辞退后的两种维权方式及其相应的法律效果。一种方式是接受被公司辞退的事实,另一种方式则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恢复双方劳动关系。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包括违法辞退的确认、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和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