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如果劳动者违反了服务期约定,就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然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无论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有多长,劳动者都享有自主择业权。因此,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提出辞职,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即可在第31天离职。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前3天书面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
即时辞职,也称为快辞,是指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况,例如拖欠劳动者工资或未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劳动者在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离职,无需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工资、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以及办理离职手续。
劳动者违法辞职是指劳动者未提前30天提出离职,且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离职,属于劳动者的违法行为。如果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例如招聘该劳动者所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责任。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
正式员工入职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入职协议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协议终止的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关于劳动者隐瞒怀孕情况的处理方式,用人单位不能违法辞退怀孕员工,特殊情况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
工伤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有以下区别:工伤损害赔偿适用《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民法典》;工伤损害赔偿主体为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机构,人身损害赔偿主体为侵权人;工伤损害赔偿基于劳动关系,人身损害赔偿基于侵权关系。根据《民法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同一违约事实,不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