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签订劳动合同 > 入职合同丢了怎么办理

入职合同丢了怎么办理

时间:2023-12-29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85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速增长,各种制度和最新规定出现在我们身边,学会正确的了解信息是解决麻烦的重要方式,入职合同丢了就是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那么入职合同丢了怎么办理?手心律师网在线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惑。

入职合同丢失后的处理方式

当入职合同丢失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 书面申请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劳动者应向原用人单位提交书面申请,请求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该申请应明确说明入职合同的丢失情况,并请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 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办理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请求,劳动者可以以此为理由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劳动仲裁机构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调解或者裁决。

3. 劳动仲裁裁决书作为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即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据。

其他注意事项

01 岗位与面试不一致

一些不正规的公司为了招聘更多员工,可能会在面试时随意安排岗位,导致入职后发现与面试时的岗位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意识到这家公司的不规范性。正规的公司会根据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进行匹配,入职时会明确告知岗位职责。如果入职岗位与面试岗位不一致,往往是将新员工调配到销售岗位。这是因为销售岗位的底薪较低,主要通过业绩提成来获得报酬,因此需要大量员工。

02 合同未明确写明工资待遇

一些公司的OFFER上可能明确写明了薪资待遇,但劳动合同却没有明确写出。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以业绩未达标等理由削减员工的收入。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依据,如果连基本的薪资待遇都没有明确写明,就只能自己承受损失。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要仔细阅读试用期工资、转正后工资和工资结构等内容,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注明,以免发生纠纷。

03 入职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

许多公司会组织入职培训,尤其是技术型岗位。既然是公司安排的培训,费用应该由公司承担,而不是由员工自己支付。作为公司的员工,入职培训是为了满足岗位需求而安排的。因此,公司组织的培训应由公司承担相关费用。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主要目的是督促双方遵守权利义务,并为发生纠纷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以确保双方关系有法可依。因此,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入职协议等简易合同来说,实际上缺乏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必要条款,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然而,经双方签字盖章的简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据。

入职前签订的协议并不构成劳动合同,属于职业意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生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 入职人员年休假的规定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 如果租房合同丢了该怎么办

    租房合同丢失后的处理方法,包括寻求对方协助补办合同、要求对方在合同复印件上签字或盖章以确认效力和租赁关系的存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租赁合同丢失后承租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证据如押金收据、证人证言等证明租赁关系的凭证。此外,文章还涉及了解除租房合同的

  • 住房合同丢了怎么办,如何处理住房合同丢失的情况

    购买了期房的并且没有办理房产登记的购买者可以到当地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查询。商品房预售,开发经营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到上述两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如果购房者能及时办理产权登记,自然也就不必担

  • 运输合同中货物丢了怎么办
  • 银行房贷合同丢了能补吗
  • 保险合同丢了没有保险合同也能理赔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