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在订立后,双方当事人有责任认真履行合同内容,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然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或者职工劳动、生活情况的变化,劳动合同的变更是允许的。劳动合同的变更指的是当事人对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修改和增减的行为。
劳动合同的变更分为协议变更和法定变更两种情况。
协议变更是指双方当事人必须协商一致,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在协议变更中,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内容。
法定变更是指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规定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在法定变更中,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也需要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
劳动合同的变更只限于对合同的某些内容进行变更,不能对合同的当事人进行变更。变更劳动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形。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法、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或变更合同等十一种情形。劳动者在以上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变更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在劳动合同订立后,若约定的条款发生变化,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变更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具体程序包括提出变更建议、协商一致并订立协议、签字盖章等。变更后的新条款取代原条款,但若无法达成协议,则按
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的法律要求。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需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行为都不允许。企业需要变更职工劳动合同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包括提出变更条件、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变动职工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行使单方预告解除权的条件。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经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无法协商变更时,用人单位可以行使解除权,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