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则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从劳动者最低用工年龄开始(除特种工作外为16周岁),到法定退休年龄结束。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失去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再与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此时与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由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的企业法人、非法人的个人和合伙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的租赁(生产)、承包(生产)企业等经济组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内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书面通知劳动者后,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应结清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补订合同前一日止,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如何撰写合同到期不续签申请书,包括撰写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提醒劳动者在撰写申请书时需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并在合同到期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