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约定,三方协议的违约金应当遵循合同约定的规定。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可以要求降低。根据相关规定,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的30%将被视为过高。
由于三方协议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一个环节,因此,首先对三方协议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
三方协议是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三方协议,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毕业学生不得持有多份三方协议,如签订多份三方协议,则以第一份协议为准。
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后即终止。
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必须经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后约定,并且违约金的数额必须符合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相关规定。自2008年起签订的三方协议不得涉及惩罚性违约金等事宜。
毕业生应尽量将单位的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然而,实际情况是90%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为空白。
另外,还特别指出,在三方协议涉及的三方中,真正履行责任和享有权利的双方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而学校只是作为一个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要特别注意签约事项。高校就业办一位老师表示,大学生在签署三方协议前,应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必须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生效。应届毕业生还应了解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甲方与乙方因各种原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内容。协议中明确了双方同意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解除劳动关系,甲方需支付乙方工资、社保、公积金及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协议还规定了乙方办理离职手续的时间,以及乙方放弃其他诉求的声明。最后,协议生效时间及相关法律效应也做
劳动合同解除的不同情况及相关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对方的利益保护,《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较为宽松。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约定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而劳动者因病或
合同双方有约定违约金的也需要赔偿违约金;有签订定金合同或给付定金的,按照定金罚则处罚。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它因素,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同时并不能要求支付违约金。如造成损失,解除合同方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或者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