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的举证责任是怎样分配的
时间:2023-10-2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竞业限制的举证责任的分配
一般原则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竞业限制的举证责任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可能会倒置,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者举证困难
劳动者离职后是否遵循了竞业限制义务的事实,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都存在一定的举证困难。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可能没有固定工作或频繁更换工作,因此很难准确收集到离职后的就业信息。劳动者举证在一定期间内完全遵守竞业限制条款的内容存在一定困难。
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虽然原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也无法准确收集劳动者的就职信息,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属于法定的举证责任倒置。
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
一般来说,以下证据可以单独或结合其他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1. 劳动者与新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2. 新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据;3. 新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证据;4. 新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工资的工资条、银行存折等证据;5. 劳动者以新单位员工的名义签订的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合作合同等业务方面的证据(最好是原始证据,如果没有,可以通过电话公证、现场公证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6. 劳动者在新单位的名片;7. 新单位在网站、宣传册、广告等载体上对劳动者的记载;8. 劳动者自己开办的个体工商户、公司的营业执照证据,以及劳动者在公司中担任股东、法定代表人等方面的证据;9. 其他证人证言、录音等能佐证劳动者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事实的证据。
案情简介
孙某于2009年进入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总经理,月薪为12000元。同时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为2年,竞业限制补偿金为月工资的二分之一,按月发放。2010年10月,孙某申请离职,并于2010年12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请求经济赔偿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问题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
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
关于竞业限制期限超过两年的有效性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竞业限制期限一般由相关法规和规定确定,但随着科技发展,商业秘密保护需求发生变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为,对于超过此期限的约定,存在争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定义及
-
关于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标准
关于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标准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法律规定的关于违约金的约定原则,强调公平性和合理性。其次,阐述了保密事项和竞业限制的相关约定,包括经济补偿和违约金的支付。接着,讲解了违约金的补偿性原则以及违约金的认定标准,包括影响因素如补偿金、损失大
-
合同工违纪的处罚依据
-
什么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