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四)》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规定赋予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无条件权利。这表明竞业限制协议的目的是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等利益。
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如果用人单位原因导致三个月内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规定赋予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权利。
除此之外,劳动者只有与用人单位协商,并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毕竟,竞业限制协议是以合同形式存在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劳动合同法》对于竞业限制的解除尚未有明确规定,仍需待今后明确。
让员工履行竞业限制协议是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一种权利。既然是权利,就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这种放弃应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不能以损害员工权益为代价。具体体现为:
1. 如果用人单位放弃对剩余期限竞业限制的要求,应按双方约定的标准向员工支付已经履行部分的经济补偿金。
2. 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或履行期间,用人单位放弃对劳动者竞业限制的要求,应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劳动者。如果法规有规定,应按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规定,双方也没有约定,应在合理时间内通知劳动者。
履行竞业限制协议是遵守当初的约定,受法律和法规的约束。但获得相应经济补偿金是员工的权利,也应受到保护。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因自身原因不按协议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向其主张权利。如果用人单位仍然拒绝支付,劳动者则可以解除竞业限制条款,不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综上所述,企业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相对较为便利,毕竟该协议的目的是保护企业。然而,如果企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金,个人是有权要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当然,双方协商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解散后竞业限制协议无效,且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可申请解除协议。文章还介绍了竞业限制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必要性及期限。竞业限制主要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范围需明确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