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原单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用人单位不能拒绝。如果单位拒绝提供证明,劳动者可以提请劳动仲裁。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出具书面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份证明是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及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税收优惠等权益的必要条件。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如果劳动者因此遭受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关系认定主要包括对用人单位、劳动行为和劳动者三方面的考察。具体标准如下:
其中,“用人单位”必须是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劳动行为”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具体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过程;“劳动者”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
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争议中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如果事实劳动关系的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应当签订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且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用人单位应首先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破产时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标准与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公司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等。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争议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
新劳动法下辞退员工的补偿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如违法解除合同,则需支付更高的赔偿金。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协商一致、因病、能力不足、客观情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