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劳动者系临时工,并与公司签订了《临时工协议书》,但根据劳动法规定,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后,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区别实质上已消失,劳动者应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待遇,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
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在因公出差途中发生人身伤害符合工伤的情形,应当享有要求单位给予工伤待遇的权利。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劳动保险,也没有及时为其申报工伤,故本来可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就应当由用人单位自身负担。
1、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应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应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
3、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4、受害人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如当事人身体尚未康复,确需继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后遗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未恢复的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受害人在康复型医院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受害人因治疗需要到外地,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对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的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2、伙食补助费的赔偿期间是住院期间,根据受害人住院期间计算伙食补助费。
1、医生出诊的交通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赔偿。
2、受害人或其陪护人员使用私家车的费用应按实际支付的费用予以赔偿,包括燃料费、停车费、过路费等。
3、交通费的计算标准应参照侵权行为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但也要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和救治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应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不同等级支付。
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发生工伤前工作未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补足差额,并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伤残津贴停发后,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的工伤职工,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应补足差额。
伤残津贴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并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详细说明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调岗的情形以及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对劳动者调岗的情形。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调岗。此外,对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调岗,这些情况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