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事实劳动关系 >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3-10-1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903
劳动法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享有从事劳动的平等权利。这包括以下方面:

  1. 劳动权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
  2. 公民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 公民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对企业来说,劳动权意味着平等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并承担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职责。国家应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劳动作为公民的义务,是由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要求。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劳动法在保护劳动关系双方权益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这一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2. 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得到特殊保护。
  3. 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在劳动关系的任何阶段都应受到保护。
  4. 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即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 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 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雇佣合同解雇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