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用于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属于劳动法范畴;劳务合同是用于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协议,属于民法、经济法范畴。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公民与法人,对主体没有特殊要求。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支付。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合同。通过劳动合同,你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这种关系用劳动法来调整;而劳务合同则是民事合同的一种,它属于民法、经济法范畴,即委托单位将一定的任务交给被委托方,被委托方(你)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或提交结果,委托方支付给你费用(劳务费),除此之外,委托方没有其他的保险义务,因为你不是该单位的员工。
如果用人单位与某个人签订了劳务合同,这个人就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就不属于该单位的员工,自然就不需要上保险和办理住房公积金。然而,如果该单位接纳了某个人成为该单位的员工,发生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而签订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的性质,只是合同的名字写成“劳务合同”,该合同仍然按照劳动合同来执行,该单位仍然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给员工上各种保险、办理住房公积金。另一方面,如果一些单位利用员工法律意识的淡薄,把该员工当作正式员工来安排工作,但在签订合同时,签订了真正意义上的劳务合同,该单位存在着违法的行为,需要另行考虑。最后,如果该单位确实只需要与某个人建立劳务合同的关系,该单位也只需要按照劳务合同来支付劳务费,不存在其他费用。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特点和存在的几种情形,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存在劳动关系,但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法定要件。主要存在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等情形。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否定其效力,
儿童在暑期是否可以从事短期工作的问题。明确提到童工与暑期工作的区别,强调暑期工作是短期的,通常是针对学生年龄的暑期实习。通常情况下,企业禁止使用童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文艺、体育单位,经过批准可以招聘未成年人。其他用人单位招聘未满16周岁的学徒工则视为
疫情期间企业应对职工报酬的处理方式。规定因疫情防控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需支付工作报酬;未返回岗位的职工可优先休年假并享受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未能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发放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劳动力外包的法律规定与劳务派遣的区别。劳务外包是人事管理方法,企业可将人事管理工作外包给服务机构完成,需遵守相关规定;劳务派遣需按照劳动合同法设立并获得行政许可。两者在经营资质、用工风险、管理权限、劳动风险承担、会计处理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