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拆第一招:断水、断电
背景介绍
李仕(化名)是安徽省宿州市桥区人,在宿州市三八街道拥有一套面积四百多平米的三层房屋,其中有一百六十多平米的面积有房产证。由于汴河西路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需要,政府需要征收李仕家的房屋。然而,政府仅愿意补偿李仕家两套房,面积远小于李仕家现有房屋的面积,双方一直没有达成补偿协议。
非法逼迫拆迁手段
为了逼迫李仕拆迁,征收方采取了断水、断电等非法手段。面对这种情况,李仕一家感到恐慌,并担心自己对法律不了解,拆迁后维权会困难重重,因此他们找到了律师寻求帮助。
律师介入
律师分析认为政府给予李仕家的补偿不公平,征收过程存在程序违法,因此可以争取到更合理的补偿。律师接受了李仕的委托,并立即启动了维权工作。针对拆迁方断水断电的非法逼迫行为,律师向宿州市政府提出了“查处申请”,并申请公开棚改项目的具体情况,以震慑拆迁方的违法行为。
维权成果
律师高效的工作让李仕家恢复了信心。拆迁方的断水、断电逼迫拆迁的目的未能实现。
逼拆第二招:责令限期拆除
行政执法干预
当断水、断电未能达到让李仕拆迁的目的后,拆迁方开始采取行政执法手段。2015年10月14日,宿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桥分局发布了一份《限期拆除通知书》。
通知内容
在通知书中,宿州市城管局桥分局及三八街道以桥区住建局出具的《征收区域违法建筑认定》为由,将李仕家四百多平米的房屋全部视为违法建筑,并责令限期拆除。拆迁方将合法房屋也当作违法建筑,目的是给被征收人施加心理压力,暗示如果不尽快签署协议,房子将被全部拆除,导致最终补偿无法获得。
律师行动
律师认为拆迁方的通知是逼迫拆迁的新手段。为了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律师于2016年10月19日向桥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城管局、三八街道办和桥区政府告上法庭。然而,尽管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桥区法院未能支持原告撤销限期拆除通知书和复议决定书的诉讼请求。
拆迁结果
面对一审败诉,拆迁方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决。2016年6月,拆迁方以李仕未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为由,强行拆除了李仕家的房屋。
柳暗花明 复议诉讼均胜利
律师继续努力
面对被强拆的现实,李仕一家感到极度沮丧,开始怀疑律师的作用。律师积极与当事人沟通,同时继续进行维权工作。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律师一方面向宿州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揭示拆迁方违法强拆的事实;另一方面,向宿州市人民法院上诉桥区法院的判决。经过律师的周密准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先后取得了胜利。
转机
在复议和诉讼的压力下,拆迁方开始与李仕接触协商补偿,并提高了补偿额度。
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给予补偿。因此,在遭遇拆迁方以拆违名义进行强拆时,被征收人应及时咨询律师,了解情况,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