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实际上属于诈骗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返还被骗取的财产。如果造成经济损失,受害人还可以要求诈骗者进行经济赔偿。然而,受害人无法要求获得离婚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下,除了依法给予犯罪分子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罚金,但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那么应优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受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除非另有规定,将按照以上规定执行。
离婚过错赔偿既适用于判决离婚,也适用于协议离婚。无论是判决离婚还是协议离婚,其效力并没有不同。
在协议离婚时,双方可以约定损害赔偿事宜。如果没有约定,也不意味着无过错方放弃了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协议离婚生效后,无过错方仍然可以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对于判决离婚的情况,无过错方可以在起诉离婚的同时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关于违法行为的范围,《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以下情况可以导致离婚并要求损害赔偿:一方重婚、实施家庭暴力、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然而,通奸等婚外性行为则不在赔偿范围之内。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离婚名誉损失费的赔偿数额根据多个因素确定,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