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除了《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情况,即用人单位无法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即“违法终止或解除”)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选择:
如果劳动者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然而,在劳动合同客观上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下,仲裁员或法官可以判决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存在差异。根据实际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数额如下: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此外,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支付,但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相比之下,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的区别。国家赔偿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因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失,涵盖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等方面的赔偿;而行政补偿则针对合法行为引发的损失。行政赔偿范围较窄,受国家赔偿法约束,不包括国家行为如外交事务等。行政补偿的原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