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6日,河南省某高级技工学校化学制药系学生小李被推荐到某药业公司实习,从事药品包装工作。在实习期间,小李未被告知该工作有毒,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几个月后,小李感到身体不适,经多次就诊后被诊断为汞中毒。小李已花费1万多元用于治疗,但父母已负债累累。小李代父亲向某药业公司请求支付医疗费,但遭到拒绝。
小李的父亲起诉某药业公司,要求赔偿损失费用。然而,由于无法支付诉讼费,他陷入困境。幸运的是,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李*民院长指示高新区法院为其办理缓交诉讼费手续,将案件立案。法院了解案情后,制定了详细的调解方案。
法院主持双方的调解,但原告和被告各持己见。原告小李提供医院化验单据,坚称汞中毒是被告某药业公司的过失造成的,并要求赔偿医疗费、工伤津贴、营养费和交通费等费用。被告某药业公司则声称不应承担工伤费用,并认为小李的中毒是由化妆品引起的。此外,被告还指出实习生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劳动主体身份,因此无法要求工伤赔偿。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法官决定进行调查取证。通过调查小李的同学和医生,法官得知某药业公司在实习期间未告知工作的危险性,并且公司内部曾有两人中毒的记录。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法官确定某药业公司造成了小李的病情,并认定实习生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赔偿对象。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某药业公司先期支付小李后续治疗费1万元,其他费用待治疗结束后商议解决。
李-华(郑州高新区法院法官)表示,汞中毒预防工作应尽快立法。汞的危害性被各国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和公约都对汞的使用和排放进行限制。汞污染的化学特异性和环境问题不断被发现,对汞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国也在逐渐减少汞的使用量。汞中毒案件的调解结果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单位解除实习合同需满足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劳动纪律、失职营私舞弊等条件,并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劳动者解除实习合同需提前通知单位,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试用期内、单位违法等,可随时通知解除。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通过裁员解除实习合同
实习期间下班后摔倒的责任归属问题。学校安排推荐的实习生受伤,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共同承担责任;学校未安排推荐的实习生受伤,若学校尽到监管责任,实习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学校承担补充责任;未成年实习生受伤,无论是否经学校参与,学校和实习单位都应承担连带责任。
实习生在离职时是否可以直接离职的问题。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必须签订书面合同,但建议实习生在离职前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或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等情况,劳动者可以解除劳
大学生实习期间可以签订实习协议的问题,并介绍了实习单位拖欠工资的处理方式。大学生在实习期间遭遇工资拖欠问题,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投诉、申请仲裁和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同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来证明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