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6日,河南省某高级技工学校化学制药系学生小李被推荐到某药业公司实习,从事药品包装工作。在实习期间,小李未被告知该工作有毒,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几个月后,小李感到身体不适,经多次就诊后被诊断为汞中毒。小李已花费1万多元用于治疗,但父母已负债累累。小李代父亲向某药业公司请求支付医疗费,但遭到拒绝。
小李的父亲起诉某药业公司,要求赔偿损失费用。然而,由于无法支付诉讼费,他陷入困境。幸运的是,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李*民院长指示高新区法院为其办理缓交诉讼费手续,将案件立案。法院了解案情后,制定了详细的调解方案。
法院主持双方的调解,但原告和被告各持己见。原告小李提供医院化验单据,坚称汞中毒是被告某药业公司的过失造成的,并要求赔偿医疗费、工伤津贴、营养费和交通费等费用。被告某药业公司则声称不应承担工伤费用,并认为小李的中毒是由化妆品引起的。此外,被告还指出实习生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劳动主体身份,因此无法要求工伤赔偿。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法官决定进行调查取证。通过调查小李的同学和医生,法官得知某药业公司在实习期间未告知工作的危险性,并且公司内部曾有两人中毒的记录。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法官确定某药业公司造成了小李的病情,并认定实习生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赔偿对象。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某药业公司先期支付小李后续治疗费1万元,其他费用待治疗结束后商议解决。
李-华(郑州高新区法院法官)表示,汞中毒预防工作应尽快立法。汞的危害性被各国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和公约都对汞的使用和排放进行限制。汞污染的化学特异性和环境问题不断被发现,对汞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国也在逐渐减少汞的使用量。汞中毒案件的调解结果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中关于道路通行、实习期、驾驶特定车辆、机动车标志及载物的详细规定和处罚标准。文章强调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包括实习期内驾驶人员的特殊要求和处罚措施。
试用期间与实习期间工伤待遇的差异。在试用期,劳动者因工受伤可享受工伤赔偿待遇,而实习期则由民法和合同法规范,只能通过民事途径争取赔偿。案例一中的洪某在试用期受伤获得工伤赔偿,而案例二中的张某因实习期间受伤无法享受工伤待遇,但可通过民事纠纷争取赔偿。
实习期内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押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实习期离职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可采取多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包括向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个人老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并采取
实习期间应签订何种合同的问题。在我国,实习期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签订哪种合同。实习学生一般可与用工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实习期与试用期在身份、目的和关系上有所不同,因此合同也有所不同。试用期合同受劳动法调整,而实习合同则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合同期限和权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