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工作方面享有自主权。学校无权以实习成绩、毕业证发放或开除作为强制要求学生选择实习工作的依据。如果遇到强制要求或威胁的情况,学生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向领导或相关部门报告,或及时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以寻求解决办法。
1. 未取得大学生就业推荐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将大学生视为挂靠单位的“学习”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学生主动要求单位提供学习机会,并由单位提供资源进行培训。因此,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的约束,单位有权不支付工资。
2. 取得大学生就业推荐表:目前司法实践对此并未做出明确规定。然而,有判例认定该学生为单位的正式员工,存在劳动关系,并受《劳动合同法》的约束。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校大学生不能签订劳动合同,这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在校大学生不能签订劳动合同或购买社会保险,因此,学生完全有权要求单位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目前单位与学生签订实习合同只是为了避免办理社会保险的繁琐手续,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和风险。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购买社会保险,单位应承担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医疗费用,除非单位与学校有相关约定,否则根据司法实践,即使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由单位承担,单位也应该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五险是国家规定的,单位必须购买。而一金和各种补贴则根据各地区相关规定或单位规定而定。
实习协议的内容。协议包括实习安排、实习期待遇、甲方权利和义务、乙方在实习期应遵守的规定以及其他事项。实习部门、岗位、时间和内容都有明确说明。同时,协议还规定了实习补贴、考核评价和保密要求等。实习期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纠纷。
大学生拒绝实习安排的相关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大学生享有实习选择自主权,学校无权以实习成绩、毕业证发放或开除为由强制要求学生选择实习。大学实习分为两种情况,涉及就业推荐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等方面。学生应了解自身权益,如遇问题可寻求解决办法。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外一种是实习人员出于学习或者以后工作的需要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如大学生的毕业实习等。对于这种实习生与单位的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劳动合同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而实习期的大学生并不是劳动者,所以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