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员工在发生工伤后无法胜任原职位,他有权要求公司调岗。公司有义务为员工提供调岗机会。如果公司拒绝调岗,员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直接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员工可以要求除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一经双方确认,就对双方产生约束力。任何一方提出调整岗位或调整薪资,必须有相应的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公致残的等级不同,有不同的规定:
- 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 五级、六级伤残的职工,除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外,还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有责任安排适当工作,如果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应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 对于七级到十级伤残的职工,没有具体的工作安排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方式分为两种:依约变更和依法变更。调岗也包括依约调岗和依法调岗两种形式。
依约调岗是调岗的一般原则,具体指企业调岗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体现在《劳动法》第17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5条的相关规定。
依法调岗体现在《劳动法》第26条和《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具体内容是指在以下情形下,企业可以不经协商一致单方对劳动者调岗: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因此,如果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但如果双方对此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应提供充分的合理证据证明调职降薪的合理性。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详细说明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调岗的情形以及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对劳动者调岗的情形。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调岗。此外,对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调岗,这些情况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
我国的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及其重要性。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鉴定为职业病后30日内需提出申请,劳动者也可自行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60日内作出决定。把握申请工伤认定时效对保障受伤职工权益至关重要。单位和劳动者都有责任在规定时限内申请,且特殊情况可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