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受理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调解:
(一) 及时指派调解员对争议事项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并做好调查笔录;
(二) 由调解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调解会议,邀请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参加。对于简单的争议,调解委员会可以指派1-2名调解员进行调解;
(三) 调解委员会充分听取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并依法公正地进行调解;
(四) 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果调解不成,应做好记录,并在调解意见书上说明情况。
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如果超过期限仍未结束,将视为调解不成。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进行调解。如果在这期间,当事人拒绝调解或未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向当事人宣布调解不成,并告知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然而,如果在调解委员会调解下,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就会产生调解的效力问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因此,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效力:
(一) 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当事人不应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而应自觉、主动地遵守和履行。
(二) 调解协议是由群众性的调解机构主持下进行的,是自愿达成的协议。因此,达成的协议应由当事人自觉履行,而不能强制执行。
总之,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当事人有义务自觉履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包括扩大受案范围以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问题,规定举证倒置情形以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以及调解渠道的拓宽等。这些变化包括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纳入、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和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等,旨在更好地
中国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及相关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争议应由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处理,而非司法部门。当事人可选择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
公司被劳动仲裁的处理方式。建议先尝试和解并达成协议,再提交给仲裁庭制作调解书以确保执行力。同时,介绍了劳动争议调解的相关法律知识,包括可以向哪些组织申请调解以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