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经过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种情况是,虽经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协议,但其中一方或双方在协议达成后又反悔。
第三种情况是,调解未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结案。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双方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完成调解,就视为调解不成。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的规定,当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或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又反悔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时限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不包括企业调解委员会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调解的时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一般调解程序,包括当事人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受理并进行调查核实、召开调解会议听取双方陈述并进行调解以及达成调解协议等步骤。调解委员会应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确保调解效率。
工伤调解并不是谁都可以的,工伤调解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