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 > 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

时间:2025-05-18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6992
在现实生活中因劳动关系产生的民事纠纷是非常多的,劳动者与有人单位产生劳动纠纷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的,而调解的途径是比较多的,那么劳动纠纷调解应该找什么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当事人有权选择不同的调解机构进行调解。常见的调解机构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调解仲裁机构,其中劳动调解仲裁机构一般由代调解仲裁机构来进行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以下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可以由工会成员担任或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工会成员或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2. 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 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乡镇、街道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调解仲裁机构调解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公道正派:调解员应当具备公正、廉洁的品质。
  • 联系群众:调解员应当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劳动争议的实际情况。
  • 热心调解工作:调解员应当对调解工作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劳动纠纷的调解。
  • 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进行调解工作。
  • 成年公民:调解员应当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公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纠纷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员应当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并且年满十八周岁。通过这些法律规定,促进劳动纠纷

  • 一、工伤赔偿纠纷调解程序

    工伤赔偿纠纷的调解程序以及工伤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赔偿标准。调解程序包括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其中强调调解必须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仲裁委员会不能强行调解。对于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需要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

  • 加盟店职工的劳动合同签订主体

    某市澳门豆捞加盟店员工解雇及工资纠纷问题。该加盟店是凯旋门澳门豆捞集团有限公司的特许经营分店。文章指出员工与总公司和加盟店均未签订劳动合同,引发劳务纠纷。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解,员工归属关系主要由劳动场所决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加盟店与特许商的劳动关系

  •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的合理调解方法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调解方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关系证据十分关键,包括工作证、工资记录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签合同自行离职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收集证据,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如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

  • 劳动争议诉讼上诉书范本
  • 请求确认劳动纠纷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
  • 如何申请工伤赔偿诉讼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