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当事人应在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可以不予受理。受理机构必须在15天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书面决定并通知当事人。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从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延期30日。相比之下,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条例规定,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存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除外。
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实行分级别管辖。市级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本区县级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区县级仲裁委员会受理,中央在京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在京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则实行属地管辖。
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规定了仲裁员选择制度。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其中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指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委员会所有的仲裁员中自由选定一名仲裁员。这种做法增加了仲裁的公开性等性质。然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定。
失业保险关系属地原则下,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办理解聘备案手续的规定和流程。包括青岛市、五市三区就业服务中心以及省就业办的受理范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诉讼处理方式以及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方法。
劳动争议仲裁的意义及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公正的裁决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需在我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及所需证据种类和范围也被详细阐述。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作期间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的重要性。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解决期限。调解达成协议后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生效需双方签名盖章及调解组织印章。调解未达成协议,当事人可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庭应在四十五日内裁决案件,如有需要可延期。劳动报酬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限需视劳动关系状态而定。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