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的规定,当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若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的部分,各连带保证人应按照他们之间内部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担。如果没有约定的话,则应平均分担。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只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享有诉权,都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代理关系,因此保证人不能以债权人的名义起诉。
通常情况下,保证人会在承担了保证责任后行使追偿权,向债务人提起诉讼。然而,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有履行能力但债权人不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仍然存在。如果债权人在此时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可能需要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债务人已经没有财产可供履行债务,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侵害。因此,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但债权人不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人应当被赋予提起诉讼的权利。
如果保证人没有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将债权人追加为第三人。因为在保证债权纠纷中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在具体处理时,如果能够确认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债务人向第三人债权人履行义务。如果债权人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放弃债权,导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关系消失,那么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也将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判决驳回保证人的诉讼请求,以终结诉讼。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我国关于担保人责任分担的法律条文,对于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连带共同保证中,未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向未承担责任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