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都存在着“时效”一词,但其含义有所不同。在刑事诉讼中,我们称之为“追诉时效”,指的是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一旦超过了追诉期限,就无法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已经追诉的案件,应当撤销、不起诉或终止审理。
而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称之为“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定期限。一旦超过了诉讼时效,虽然仍然可以提起诉讼,但所主张的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种。一般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享有民事权利的人在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两年内,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后,其民事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特殊诉讼时效是针对某些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所规定的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分为短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间为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被侵害时,即使权利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人民法院仍然会在二十年的期限内保护其权益。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借款到期日超过三年后是否能提起诉讼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即使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要满足起诉条件,法院将予以受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间借贷纠纷处理的原则和规定。
我国关于房屋产权执行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当债务人逾期还款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执行程序包括当事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否则对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可因某些原因中止或中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务人签收催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