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不论员工以何种方式离开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均无权扣留其个人档案。用人单位以双方争议未解决为由扣押个人档案的做法是错误的。
在双方实际解除劳动合同后,原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住员工档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转递。根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情况下,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规定,档案的转递可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使用邮寄或由本人自带。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进行项目登记,并密封包装。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接收单位在核对档案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立即退回回执。如果转出单位在一个月内未收到回执,应及时询问以防丢失。《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将职工档案转交至职工新的接收单位;若无接收单位,则应转交至职工本人户口所在地。
许多用人单位也面临一些困境,例如员工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而被辞退或开除,但员工本人不赔偿损失,用人单位只能扣留档案;还有员工在离职时不退还住房或不交纳违约金;还有员工与单位签订了在职培训协议,但在提前离职时不愿意向单位退还培训费等。因此,一些单位为了约束员工行为,会扣留档案。
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手续流程。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需要完成一系列手续,包括临时居留登记、就业体检、申请就业许可证、办理“Z”签证邀请函等。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时也必须先申请就业许可,并确保外国员工持有职业签证入境。如果外国人变更用人单位,必须办理相关手续。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劳动者补偿金和赔偿金的支付方式。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支付补偿金或赔偿金,并结清工资。如未及时支付,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一定标准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账务处理上,需借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