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最高行政处分。
辞退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两种情况。违纪辞退一般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严重错误,但不够开除、除名条件,经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的职工,决定解除其工作从而终止劳动关系的制度。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特别是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包括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协商解除。
首先,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概念及适用范畴不同。解除劳动合同是终止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劳动关系的手段,属于劳动合同制度的内容。开除是对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职工进行的行政处分;除名是行政处理的一种方式,两者均属于企业职工奖惩制度的内容。
其次,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包含的内容不同。开除和除名包含了解除劳动合同和行政处分两层含义。而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不同情形可分为单位无过错员工主动解除、单位有过错员工被迫解除、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员工无过错单位依法解除和员工有过错单位单方解除。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同后果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经济补偿的要求,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中,单位应该给予员工补偿,而开除和除名不需要补偿。其次,对于工龄及身份的影响,解除劳动合同不会影响员工的身份和工龄,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开除和除名将导致工龄丧失和干部身份丧失。
最后,解除劳动合同适用于所有企业,而开除和除名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并明确了解除时间、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经济补偿金支付等事项。乙方自愿放弃其他诉求,协议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劳动法》第28条规定的经济补偿。该补偿根据劳动法的不同条款及具体情况而异,包括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给予的经济补偿,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补偿办法,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偿方式等。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解除情况,如协商解除、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等,经济补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