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患病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合法解雇劳动者。这种情况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之后既不能从事原工作,又不能从事其他工作。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另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实践中,如果劳动者因为患病等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原因无法上班,不会被视为旷工处理。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规定了医疗期限,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例如,实际工作十年以下的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医疗期为三个月。
上述只是规定医疗期间应该发放的工资期限。因此,至少可以有三个月的医疗期,劳动者可以拿到三个月的医疗期工资。但是超过这个期限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付工资。当医疗期满时,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何判断其是否因严重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重大损失。文章介绍了两种严重失职行为,包括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和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并以一个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案例说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企业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功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