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谈判,以找到解决争议的具体方案。劳动争议的双方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此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协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首选方法,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然而,协商程序并非强制性程序,双方可以选择是否协商,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们。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委员通常具备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了解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了与集体劳动合同有关的争议,其他纠纷都可以由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和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是双方自愿选择的,且调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将劳动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想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劳动纠纷,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起诉。
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面对复杂的劳动纠纷,了解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侵害。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的法律援助。公民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中心将在5日内审核决定是否给予援助。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司法救助体系,旨在帮助困难群体。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受援人需遵守法律规定,如因案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如何确定培训费用的范围,包括不同种类的培训及其相关费用,如上岗和转岗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员工是否需要返还企业培训费用的问题,指出解决此类纠纷需要遵循确定培训事实、培训费数额、劳动合同约定等原则,并介绍了《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