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老板或人事口头表示要解雇员工,在未收到正式书面通知(盖有公章)之前,员工有权按时上班,并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书面通知。如果仅凭口头通知员工明天不用上班,员工不去上班的话,用人单位会声称没有人说过不让员工上班,而是员工自己旷工,公司因此将员工视为主动离职。
被用人单位解雇或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劳动者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二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情形,用人单位应根据第4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还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三是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8条和第87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用人单位还应向劳动者出具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规定的《劳动合同法》第50条和第89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注意保留好公司要求交接的书面通知和交接清单,这些是权益受侵害时办理交接的重要证据。如果用人单位未出具交接通知,可以视为无需交接。工资支付时间详见《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条,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详见《劳动合同法》第50条。若未按时支付,可以依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3条、第10条或《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进行索赔。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直接主张,而后者需要劳动部门责令后仍不支付才能主张。
如果被单位无故辞退,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违法解除的赔偿金、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自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员工离职开始计算。
在劳动争议中,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至关重要,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包括离职和在职员工)、录音录像或其他有员工姓名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等。
申请劳动仲裁时,员工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将进行开庭,并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作出裁决。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进行非过失性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员工,用人单位需支付医疗补助费等。非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其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有相应的补偿规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则无需支付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何判断其是否因严重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重大损失。文章介绍了两种严重失职行为,包括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和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并以一个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案例说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企业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功证明了
怀孕后被单位辞退的应对措施和相关法律常识。员工怀孕期间被辞退属于违法,可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单位承担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同时,介绍了劳动法的产生背景和其独立法律地位,包括其主要调整的内容,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等。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