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重大疾病期间,雇主是需要继续支付员工工资的,而且不能拒绝支付,否则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支付医疗费用。根据员工在职工作时间的不同,工资比例也会有所调整。如果疾病休假超过6个月,工资比例将再次调整。
(1) 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且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工资为本人工资的60%;(2) 连续医疗期间已满2年不满4年者,工资为本人工资的70%;(3) 连续医疗期间已满4年不满6年者,工资为本人工资的80%;(4) 连续医疗期间已满6年不满8年者,工资为本人工资的90%;(5) 连续医疗期间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工资为本人工资的100%。
当连续医疗期间超过6个月时,雇主不再发放病假期间的工资,而是改由劳动保险基金支付疾病或非因工负伤救济费,支付标准如下:
(1) 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支付本人工资的40%;(2) 已满1年未满3年者,支付本人工资的50%;(3) 已满3年及3年以上者,支付本人工资的60%。
(1) 医疗期的问题:根据员工工作年限及入职年限给予3-24个月不等的医疗期限;对于患有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员工,在24个月内尚未痊愈的情况下,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对于法定医疗期的员工工资,企业应按约定支付,但最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 医疗期满后的解雇问题:对于可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后,如果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岗位,又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企业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员工解雇,或支付代通知金解雇,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应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如果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则应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或退职待遇;如果被鉴定为五级以上,则在医疗期内不解雇,但在医疗期满后,如果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企业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员工解雇,或支付代通知金解雇,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完成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的程序以及提前通知或支付工资等条件。同时,HR还应注意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供具体考核证据和合理调岗等事项。证据方面,需关注证明不胜任工作的
退休人员的工资追讨问题。退休人员追讨退休前的工资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法定退休年龄是规定劳动者退出工作岗位并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标准,根据规定男女退休年龄有所不同。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详细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培训、健康检查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资支付以及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条款。同时,合同也强调了乙方在岗位工种及行业禁忌疾病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甲方在延长工作时间时应遵
工程未付款的维权方法和企业未支付加班费的维权方法。对于工程未付款,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要求还款,申请执行,查询财产,采取限制措施以及涉及拒不执行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未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按照劳动法规定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并可以向劳动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