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地方非法强征农民集体土地老百姓怎么来维权制止

地方非法强征农民集体土地老百姓怎么来维权制止

时间:2024-04-07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827

地方政府非法强征农民集体土地维权指南

一、农民应对地方政府非法强征强拆的策略

当地方政府采用非法手段进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时,农民应采取以下策略:

  • 拒绝签字:无论地方政府如何施压,农民不签字即可保留土地和房屋的合法使用权,依法阻止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非法施工。
  • 互相支持:如果农民的房屋被政府以此为名强拆并被水淹,农民应相互帮助、支持和团结起来。只有坚持到底,政府和开发商无法施工,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应对地方政府威胁恐吓的策略

当地方政府以停止子女工作或冻结经营权等方式威胁农民,农民应不惧怕。政府的威胁只是心理战术,只要农民不屈服,政府会主动放弃这种手段。

三、应对地方政府动用警察、城管、黑社会的策略

尽管最高法院已发布通知,要求严惩违法暴力征地拆迁行为,但地方政府仍可能违法动用警察、城管和黑社会进行威胁恐吓。农民应详细了解如何阻止地方政府非法动用警察和城管的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章。

四、应对地方政府软磨硬泡无赖式逼迫的策略

如果地方政府用尽其他手段后,采取软招数,派征地干部进村入住,与农民进行感情沟通,农民应格外小心。不要轻信征地干部的花言巧语,他们只是为了让农民在土地出让协议上签字。农民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承诺是不会兑现的。当主管征地的干部调走后,新来的干部会推脱责任,农民很难胜过政府。

违法征地拆迁行为的监管

征地拆迁必须合法进行。如果政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强征农民土地,这是违法行为。农民可以向上级土地部门或纪检部门投诉,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政府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停止行政行为、赔偿损失等。

近年来,暴力拆迁引发了许多血案和命案,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暴力拆迁的原因复杂,但未严格依法追究违法犯罪分子的责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暴力拆迁表现多种多样,涉及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物损毁和滥用职权等方面。相关责任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侮辱罪、诽谤罪、非法侵入住宅罪、报复陷害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非法批准征用土地罪、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第四部分的规定,对于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加大办案力度,迅速查清事实,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时,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可以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可以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 如何成功应对土地强征,被征收人实现双赢

    要么“认命”,要么“蛮力对抗”,要么“拖字诀”贯彻到底,这些都是很多农民朋友在遇到不公平的土地征收时,脑海里最先冒出来的应对之策。因为大家普遍会觉得,自己根本不懂法律,作为弱势方依法维权的胜算太低了。何女士的这条维权之路并不算一马平川,但尽管过程中遭

  • 政府违法征地哪个部门监管

    如果政府违反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非法强征农民的土地,其行为是违法的。当事的农民,可以向其上级土地部门投诉。根据清华大学土地课题组从国土资源部了解的情况,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非法批地案占80%,80%的违法用地主体是地方政府。

  • 地方非法强征农民集体土地老百姓怎么来维权制止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无论是地方政府怎么折腾,农民就是不签字。只要是不签字,土地、房屋的合法使用权就是农民自己的,农民就可以依法来阻止地方政府、开发商的非法施工。如果政府违反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非法强征农民的土地,其行为是违法的。当事的农民,可

  • 郴州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 江苏省扬州市征地拆迁补偿规定
  • 被征地农民拒不交出土地:是否可以直接强征?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