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方式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推翻,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认定书后的60日内,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认定书发出后的六个月内。
1、申请人
有权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登记的申请人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市、县级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2、申请时间
用人单位应在职工发生工伤或被确诊为职业病后的30日内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的一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申请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需要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和《工伤申报证据清单》,并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2)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工伤职工受伤害后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根据情况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1)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需要提交上下班工作时间表及与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内容相关的材料;
2)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需要提交公安机关的证明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以及其他有效证明;
3)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的,需要提交如“派工单”、“出差通知书”或者“能证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证明材料”及其外出期间工作原因证明材料;
4)因工外出期间,属于由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需要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裁决书;
5)属于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需要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时间表,单位至居住地正常路线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如果遇到肇事者逃逸的情况,需要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如果是个人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提供机动车驾驶证;
6)属于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害的,需要提交单位或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7)属于因公、因战致残的复员转业军人旧伤复发的,需要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旧伤复发后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
8)属于借用人员的情况,需要提交双方单位的协议书、借用单位对事故调查的材料,并由劳动关系所在单位申报并提交劳动合同文本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9)直系亲属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要提交有效的委托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10)单位工会组织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要提交单位工会介绍信和办理人身份证明;
11)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提交能够证明情况的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决定:
1、如果工伤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提交补正材料通知书》;
2、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当事人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完整或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予以受理,并开具《受理通知书》;
2、如果经审查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范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书面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1、如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存有疑问,会进行调查核实;
2、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发生争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开出《举证通知书》,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的60日内作出是否为工伤的行政决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送达。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对于此问题,有三种处理意见: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然而,这些处理方式均存在缺陷,如直接驳回起诉可能限制工伤职工的权益,直接认定工伤则存在法律授权和权力冲突问题,而参照雇员人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