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律师提示:根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认定,以下情形被视为“因工外出期间”:
此外,以下情形也应被认定为工伤:
对于“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如果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这些法律文书的认定,那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没有这些法律文书或内容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结合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
此外,还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被视同工伤:
对于符合第一项和第二项情形的职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对于符合第三项情形的职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以下情形为工伤,那么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工伤赔偿清单包括以下项目: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工伤鉴定流程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途径。工伤认定申请既可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
劳动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即使没有参加社保也是可以进行工伤鉴定的,也会得到相应的工伤赔偿。工伤鉴定的申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劳动者要向劳动局申请认定工伤后才能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