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不服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起诉,而是应通过由下而上的复查程序来保障鉴定工作的公正合理。具体做法是,如果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将被视为最终结论。
工伤职工对伤残等级结论不服时,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原因如下:
1.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被诊断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适当延长申请时限。
2. 如果工伤认定需要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那么根据属地原则,申请应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将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1.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上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予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如果已经依法获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再进行调查核实。当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应回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根据劳社厅函[2004]123号的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时,应首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在适用《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时,当事人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时,应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执行。如果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复议不是前置程序。
如果您还有疑惑,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裁决并不属于一裁终局。终局裁决仅限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特定案件,且金额需符合规定。其他劳动争议可提起诉讼。同时,确认劳动关系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赔偿程序和数额差异。雇佣关系可提起诉讼,包括多种赔偿项目,还需考虑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异;劳动关系属工伤事故,需申报工伤并鉴定伤残等级。两者在处理工伤赔偿时需明确关系性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此外,《合同法》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鼻骨折的赔偿标准,包括工伤和恶意伤害的赔偿计算方法。赔偿标准依据当地法律,部分赔偿项目按实际账单金额计算,如医疗费等。受害者若购买了工伤保险,可通过社保制度获取补偿。鼻梁骨折可经司法鉴定,鉴定结论可作为索赔证据。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时可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