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的赔偿是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来计算的,因此工伤的赔偿前置程序就是进行工伤鉴定。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工伤鉴定费用的承担方式如下:
该费用由用人单位付。
a) 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申请,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付。
b) 由被鉴定人申请,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在申请时预付。如经鉴定结论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以上,鉴定费用应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负担。如果没有单位,则鉴定费用由个人负担。
该费用由申请方预付。如果重新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相符,鉴定费用由申请方负担。如果重新鉴定结论与鉴定结论不相符,鉴定费由原鉴定机构负担。如果因伤情病情变化要求再次申请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工伤鉴定的程序如下:
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a) 鉴定者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来做鉴定。
b) 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交纳200元鉴定费。鉴定办于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予以公布。
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由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工伤鉴定的机构分为省、市、县三个层次的劳动鉴定委员会:
a)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劳动鉴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b) 制定本级劳动鉴定的工作制度。
c) 对于县所属单位的劳动鉴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d) 按有关规定对需要进行劳动鉴定的本县所属单位的职工进行劳动鉴定。
a) 贯彻执行上级劳动鉴定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b) 收集、整理、保存职工伤亡事故、职业病的有关资料,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和工伤档案。
c) 准备上报所需材料,做好劳动鉴定案件的上报工作。
d) 协助企业做好伤、病、残职工的管理工作。
a)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b) 制定本地区劳动鉴定工作的规章制度。
c) 对全省各级劳动鉴定组织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d) 处理全省各地、市呈报的劳动鉴定的疑难、争议案件。
a)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
b) 制定本级劳动鉴定的工作制度。
c) 对下级劳动鉴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d) 实行地(市)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对于因工因病致残退休的职工,进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和审批。
e) 处理各县(县级市)或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的劳动鉴定的疑难、争议案件。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问题。初次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若购买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再次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承担;复查鉴定费用同样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相关责任方承担。
中国工伤认定及办理流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需在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未按时申请则由单位承担费用。办理流程包括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诊断证明和相关材料、交纳鉴定费、召开鉴定会议并公布结果。办理时需准备劳动鉴定申请表、病历、调查报告及相关材料等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