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以及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满意;
(二) 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持异议;
(三) 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相关协议或规定;
(四) 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
1. 提出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交书面复议申请,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 受理和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将受理复议申请,并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3. 调查和听证:行政复议机关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听证,以了解相关事实和证据。
4. 审查和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将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5. 通知和执行:行政复议机关将复议决定通知申请人和有关行政主体,并监督执行复议决定。
1. 提起诉讼:申请人应向法院提交诉讼申请,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 受理和审查:法院将受理诉讼申请,并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3. 开庭审理:法院将安排开庭审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进一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
4. 审判和判决:法院将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判决。
5. 执行和执行结果监督:法院将监督执行判决,并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申请人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工伤保险相关事项得到公正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参保方式以及工伤的认定。文章指出,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雇工和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在适用范围之内。用人单位应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需缴纳。工伤认定包括七种法定情形和三种视同工伤的情形,同时列举了不能认定为工伤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工伤认定条件中劳动关系的要求。在认定工伤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确认是重要前提。《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参保单位范围,只有具备劳动关系的职工或个体工商户雇工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关系成立需具备特定情形,未签合同的可通过多种凭证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承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