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不属于职工或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其近亲属自身原因:
由此可见,当劳动者因非自身原因耽误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时,可以延长申请期限。
李某经人介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到某物资公司木材加工厂工作。2008年11月24日,李某某在分割木料时,被弹出的木料致伤,后被送往医院救治。伤情稳定后,李某某向平顶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009年3月19日,仲裁裁决认定物资公司与李某某存在劳动关系。物资公司不服,诉至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
在申请劳动仲裁的同时,李某某于2009年7月向平顶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材料不全未被受理。2009年7月13日,平顶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工伤认定补正材料通知书》,要求李某某提供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2010年3月23日,李某某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平顶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予以受理,并下发《指定管辖通知书》,指定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2010年3月29日,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物资公司送达了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2010年4月19日,物资公司以不服一审判决已提起上诉为由,申请中止工伤认定。2010年4月23日,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涉及劳动关系的终审民事判决生效后,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0年9月30日作出平卫(人劳社)工伤认(2010)1号工伤认定,认定李某某所受伤为工伤。物资公司不服该工伤认定决定,向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2011年1月24日,卫东区人民政府作出平卫政复决(2010)第1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平卫(人劳社)工伤认(2010)1号工伤认定。
物资公司认为李某某的工伤认定申请超出法定一年期限,工伤认定缺乏证据,违反法律规定60日内作出的时限,工伤认定程序违法,诉至平顶山市卫东区人民法院,请求判决撤销。卫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辩称,李某某的工伤认定申请未超出法定时效,程序合法,工伤认定的事实清楚,请求维持。
一审判决认定该公司与李某某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被告物资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当前劳动者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限制,符合法律关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精神。当事人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提交的材料不全,应当视为具有正当事由,可以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申请时效应酌情延长。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时效问题在工伤认定中的重要性。劳动者受伤后需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否则可能失去权益保障。此外,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容忽视,未签合同的劳动者难以全面保障自身权益。对于工伤认定结论,如有异议,需先复议再诉讼。
三个关于工伤认定的案例,均因当事人未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而导致维权困难。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和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将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费用。
《工伤认定办法》中的申请时限及相关规定。用人单位需在员工受伤后一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若用人单位未申请,员工可在受伤一年内自行申请。工伤认定的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患职业病、因公外出受伤等。同时,也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