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进行行政确认的行为。这是工伤职员获得工伤治疗和工伤赔偿的前提。因此,当劳动者遭受事故伤害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符合以下条件的曾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当时未发现罹患职业病,离开工作岗位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的人员,可以在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予受理:
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对于符合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条件的前述第1种情况的人员,按照本人退休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或确诊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计发。对于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前述第2种情况的人员,按照本人终止或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发相应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情况下,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若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则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下,相关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