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时限能否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时间:2025-01-1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者受伤后,判断是否为工伤,首先需要向劳动管理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法律对申请期限有所规定,那么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是否为除斥期间,是否存在中止、中断、延长的情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工伤认定时限能否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可以中止或者延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如果因为不属于职工或其近亲属自身原因导致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其近亲属自身原因:(一)不可抗力;(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三)用人单位原因;(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五)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根据以上规定,工伤认定时限可以延长,也可以中止或中断。
理解:
工伤认定时限不是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对某些权利规定的不变期间,只要时间届满,该项权利即告消灭,与事由无关,例如撤销权、解除权。除斥期间仅适用于法律上的形成权。根据民法理论,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申请工伤认定是基于请求权提出的权利主张,因此不适用除斥期间。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类似于时效。《工伤保险条例》设定申请时限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劳动者尽快行使权利,避免因时间流逝导致证据灭失,防止工伤认定争议。这也证明了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属于请求权范畴,即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因此,该期限类似于诉讼时效,应当可以中止或中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本意,社会保险部门应当查明是否存在导致申请时效中止或中断的事由和情形,最大限度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认定时效问题及处理建议
工伤认定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时效问题以及处理建议。对于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效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计算,若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在结果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也不属于超时。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从受伤害之日或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
-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
超过法定申请期限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处理意见。法院面临直接驳回起诉、直接认定工伤和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三种方式。然而,每种方式都有其问题和弊端。直接驳回起诉可能导致工伤职工的权益受损,直接认定工伤缺乏法律依据,并可能导致法院与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冲
-
工伤认定与公司赔偿责任
中国关于工伤认定和公司赔偿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内容包括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相关当事人和用人单位。同时,用人单位应按照条例参加工伤保险,若未参加则需承担相应责任,包括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等。此外,还涉及工伤认定决定暂停
-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
申请工伤认定程序
-
工伤鉴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