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单位)在发生员工伤(亡)事故后,需要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向属地劳动保障局报告事故,并在15日内提交书面报告。
用人单位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的30日内,向海东地区劳动保障局社保科提交《海东地区企业劳动者工伤认定申请书》。
用人单位办理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给海东地区劳动保障局社保科:
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事故报告及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员工本人或亲属可以向属地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携带以下材料: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受理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登记,所需材料包括:申请书、工伤认定书、医疗初次、再次住院病历、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根据需要,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以随机抽取方式从专家库中约请相关医学专家。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定鉴定时间和鉴定医院。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通知相关医学专家和被鉴定人到场。
三名以上医学专家根据国家鉴定标准和被鉴定人伤病情况,通过临床检查诊断提出各自诊断意见。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也可以聘请外地专家进行诊断。然后,填写《工伤、职业病鉴定表》或《劳动能力鉴定表》。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专家的诊断意见,确定并填写《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结论表》、《伤残证书》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表》。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加盖专用印章,以书面形式分别通知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和基金经办机构,并通知当事人在15日内有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自受理申请后,一般应在30日内完成鉴定。个别案例不得超过60日。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及相关事项。职工在工伤后,若存在残疾和影响劳动力的情况,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鉴定结论。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并由省级劳动能力
工伤鉴定的详细程序,包括鉴定申请、鉴定受理、专家组诊断、委员会鉴定和签发鉴定结论等步骤。同时,也强调了工伤认定的重要性,指出工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
工伤鉴定中鉴定时间的选择问题。在发生工伤后,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应当尽早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保障自身权益。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制定鉴定标准并由专家组作出结论,同时提供
伤情鉴定的有效期问题。公安局一般要求在接报案后24小时内出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并在疗养期结束后六个月内进行鉴定。对于复杂的案例,鉴定时限可以适当延长至30个工作天。同时,对于工伤情况的认定也有详细规定。在伤情鉴定结果出来之前,一般不会进行拘留,需等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