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进行医学鉴定和评定的过程。它是伤残等级鉴定的基础,涵盖了更广泛的范围。
伤残等级鉴定是对工伤和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判别和评定的过程。相对于劳动能力鉴定来说,伤残等级鉴定更为专业和严格。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和判别依据与伤残等级鉴定不同。然而,在明显的工伤和职业病案例中,伤残等级鉴定可以与劳动能力鉴定同时进行。
劳动能力鉴定有多种标准和范围。除了用于工伤和职业病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外,还有用于非工伤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及用于刑事犯罪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等。
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劳动能力鉴定给予不同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劳动者将享受以下待遇:
五级、六级伤残的劳动者将享受以下待遇:
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者将享受以下待遇:
对于工伤复发和再次发生工伤的劳动者,根据情况提供相应的工伤医疗待遇、伤残辅助工具、停工留薪和生活护理等待遇。
对于因工死亡的劳动者,其直系亲属将获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如果劳动者在因公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将按照规定提供工资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对于生活困难的情况,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以上是劳动能力鉴定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基本情况和待遇,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车祸误工费赔偿标准的解析,包括固定收入、无固定收入的计算方式,误工日期的认定,其他情况的计算方式,离退休人员的误工费计算,以及误工费赔偿标准的差异。根据收入状况和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和标准。
工伤认定与签订工伤赔偿协议之间的关系。劳动者受伤后有权申请工伤认定,不受赔偿协议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明确工伤赔偿协议中的赔偿项目和金额,注意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明晰,避免争议。办理赔偿协议时需提供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会影响工伤保险待遇和赔偿
职工工伤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单位应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由单位提供护理服务。此外,《工资支付暂行条例》也对此类情况进行了规定。如有疑
伤残等级不符要求重新鉴定是否应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劳动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责范围,包括县、企业、省和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职责。最后提到,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可以到手律网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