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国务院于1988年6月28日通过、同年7月21日发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该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
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比较多女职工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照料婴儿方面的困难。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劳动部于1990年1月18日发布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具体如下:
禁忌从事矿山井下作业、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第Ⅳ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连续负重作业和间断负重作业。
禁忌从事食品冷冻库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Ⅱ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禁忌从事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Ⅲ、Ⅳ级的有毒作业。
禁忌从事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有毒物质作业、抗癌药物及已烯雌酚生产的作业、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土方和石方作业、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Ⅱ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禁忌从事第六条中的作业和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的作业。
女职工怀孕期间请假产检被开除的维权方法。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等原因降低工资或解除合同。女职工可采取调解、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以依据法律依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引用,以提高维权成功率。
女职工生育保险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女职工在生育保险方面可能遇到的劳动纠纷问题,如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调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等。同时,文章强调了女
妇女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产前假、产假、产假工资以及男方看护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的产假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难产、多胞胎生育、晚育等情况都有明确的产假规定。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此外,单位可以根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详细内容和适用范围,包括劳动保护义务、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孕期女职工权益保护、产假和流产假、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以及哺乳期保护和设施建设等条款,旨在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