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劳动者损失怎么计算

劳动者损失怎么计算

时间:2024-07-3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300

赔偿标准及损失计算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劳动者造成的不同损失,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如下:

一、工资收入损失

如果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应按照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劳动保护待遇损失

对于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情况,应按照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工伤、医疗待遇损失

如果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除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

对于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情况,除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其他赔偿费用

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还可能涉及其他赔偿费用。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赔偿

当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赔偿范围,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部分。然而,根据现行政策法律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原则上应赔偿直接损失,具体赔偿金额可根据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以下是劳动部在《赔偿办法》中对此做出的具体规定:

一、违反保密事项造成经济损失

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目前主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赔偿的份额原则上同样是用人单位的直接经济损失。具体界定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认定和间接推断。如果用人单位能够确定实际经济损失,劳动者应承担全部赔偿费用。如果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可推断为劳动者侵权期间所获取的利润和用人单位因调查该劳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然而,如果劳动者违反约定的保密义务,但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方法及时制止,尚未对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则劳动者可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经济损失

根据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赔偿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具体赔偿的份额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所支付的费用、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可见,在这四项赔偿份额中,主要根据用人单位实际发生的损失来界定。

然而,对于对生产、经济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部分,在实践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确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值、利润和预定计划来计算显然不科学,因为影响计划实现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不应将所有损失归咎于劳动者一个因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餐饮行业国庆上班的薪资计算方式

    餐饮行业在国庆期间安排劳动者上班的工资计算方式,需按照标准工资的三倍支付工资。同时,文中介绍了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时间的相关规定,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用人单位因违法可能受到的处罚。

  • 计件工资劳动定额的含义和形式

    劳动定额的定义和形式,以及计件工资的特点。劳动定额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而计件工资直接反映劳动成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高透明度的工资分配和激励劳动者提高素质和生产力等优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规定了合

  • 劳动法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专门的规定,可参考劳动法的规定执行。但是对未成年人工作岗位有规定的。

    劳动法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对未成年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岗位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未成年工的工作时间一般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不得安排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且对特殊行业招收学徒有年龄限制。同时,对于未成年工人的岗位,劳动法有明确的规定和保护措施,以

  •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

    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风险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为招聘、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员工培训和员工管理等风险。按风险的可预测性分为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文章还

  • 证明
  • 员工招聘虚拟管理的方式
  •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