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在限期内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差额部分。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向用人单位邮寄书面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然后提起劳动仲裁主张公司按工龄支付每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法律援助是一项法律制度,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免收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帮助。
根据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公民对以下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院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根据上述规定,农民工讨薪行为属于《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受理范围。因此,农民工在讨薪的过程中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农民工可以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农民工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包括通过协商、咨询热线电话、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寻求工会帮助、向政府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对于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农民工,还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薪资证明包括个人信息、职位、薪资收入等详细信息,并作为信用调查、贷款和信用卡额度审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虚开收入证明会带来风险,如银行起诉企业和产生劳动纠纷等。因此,在提供薪资证明时应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
面对房屋拆迁时的应对策略。首先应及时与拆迁负责部门联系,了解拆迁原因、进度和赔偿方案等信息。对于拆迁赔偿金额不满,可尝试与拆迁公司沟通协商。如沟通无果,可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法律援助。此外,也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获取法律建议
企业法人借款不还的问题,给出了应对措施。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个人欠债不还时,债权人可以与其交涉,若无果可向仲裁机构提交申请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对于借款人不还钱,担保人需要寻求法律援助,根据担保协议的有效性、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等实际情况制定辩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