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裁员的程序是什么
时间:2023-11-1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用人单位裁员的法律程序及补偿
一、裁员的法律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情况,必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其次,裁减人员方案需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实施。这一程序的合法性对于裁员决定的合法性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劳动部门及司法机关认定裁员决定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
二、裁员应支付的补偿
(一)经济保障: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为在同一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果法律规定需要连续计算工龄,则应依法律规定进行计算。例如,商调人员的工龄应进行连续计算。当然,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给予劳动者更高的补偿标准。(二)失业保险金救助:劳动者失业后,可凭《劳动手册》、本人填写的《失业登记表》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失业登记。每次失业登记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在有效期满后仍需登记的,应在两周内办理续登手续,有效期将顺延6个月。失业登记人员可以享受接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参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并按规定减免培训费用;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等权益。(三)再就业保障:实施经济性裁员的用人单位,如果经营情况发生好转,在六个月内重新开始招用员工,应优先招用已具备以下条件的被裁员工:1. 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2.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因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3. 在本次就业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4. 已办理过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手续。这些被裁员工可到区、县职业介绍所的失业保险申领窗口申领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再就业优先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薪资证明包括个人信息、职位、薪资收入等详细信息,并作为信用调查、贷款和信用卡额度审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虚开收入证明会带来风险,如银行起诉企业和产生劳动纠纷等。因此,在提供薪资证明时应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
-
工地公司裁员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五)除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被裁员的补偿标准是什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当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
-
转正一个月公司裁员怎么补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转正后一个月,被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如果工作满半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补偿。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
-
合同没到期公司要裁员怎么补偿
-
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
单位经济性裁员的如何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