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仲裁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这一条款解决了调解与仲裁之间的衔接问题。
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自觉履行。然而,调解协议的效力仅限于合同效力,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劳动争议无法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其他争议解决机制。
根据劳动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一方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就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以便尽快解决劳动争议。因此,第十五条规定:“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为了避免争议一方利用调解协议拖延时间,判断调解协议是否履行需要一个时间标准。虽然劳动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调解协议应当在什么时间内履行,但当事人双方可以在调解协议中约定履行协议的期限,以此判断对方是否履行调解协议,并确定申请仲裁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时,可以根据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也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申请仲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对方当事人以调解协议抗辩时,应提供调解协议书作为证据。
如果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委员会裁决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对方当事人进行反驳时,有责任提供反驳所依据的事实证据。如果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变更或撤销调解协议,或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时,有责任提供自己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证据。
刘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刘某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回公司报到,而公司按规定发布公告通知后解除了劳动合同。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操作合规,驳回了刘某的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工伤职工的福利待遇与在职员工是否一致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后,享受保留劳动关系、安排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等工伤待遇。但工伤职工不能享受企业内退、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且被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工资福利待遇。如
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报销差旅费大于借款的账务处理方法
关于职工出差涉及借款、差旅费报销与账务处理的流程。内容详述了如何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接收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以及当报销的差旅费大于借款时的处理方法。包括记账科目选择,具体操作流程,旨在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保证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员工权益。